主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承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建设维护单位:四川安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规划设计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:0831-6257217
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蜀ICP备14004109号网监备案号:51150002000721技术支持:安古信息
近日,宜宾市水产渔业站组织了四川农业大学、宜宾职业技术学院、绵阳师范学院、宜宾市水产渔业站等有关单位专家,对宜宾市农科院承担的院地合作项目——“宜宾早虾规模化繁育及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”长宁县龙头镇龙华村项目示范基地进行现场测产。测产取得突破性成果:早虾单季亩产达272.79斤,且其中大虾占比超30%,对产业发展有借鉴意义。
据悉,测产项目涉及8个养殖田块,总面积约30亩,由四川省农科院水产所、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提供养殖技术方案,农户进行日常管理。2024年12月底,30亩田块按每亩70斤,共投放了约2100斤(60-100尾/斤)虾苗,于今年3月养出首批早虾上市销售,当天相关专家对第二批捕捞的小龙虾实收情况进行测产。
“赶在湖北虾上市前,将第二批小龙虾捕捞售卖,目前的价格每斤大概25元,”“00后”养殖户文杰返乡后赶上早虾红利,“3月中下旬,每斤大虾能卖到四五十元,效益更可观!”
在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“天府粮仓”背景下,四川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,目前全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超500万亩。稻虾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。
近年来,地处川南的宜宾、泸州等地充分利用宜渔稻田和冬水田资源,大力发展早虾养殖(早虾指每年春节至清明节前后上市的小龙虾,今年四川开春温度较低,因此上市时间略有推迟),可实现与湖北、湖南、安徽等全国小龙虾主产区夏季大量出虾错峰销售,价格优势显著。
宜宾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,宜宾市稻虾养殖面积已达21.69万亩。小龙虾产量2.16万吨,未来还将持续扩面。
为进一步推动川南早虾效益提升,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牵头与相关科研院所共同编制了《四川早虾稻田养殖技术》,该技术入选为2025年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。“在该技术基础上,我们加以总结提炼,在测产地进行精细化管理,可概括为‘八字养虾法’,即对水质、种苗、饵料、密度等进行系统性精细化管理。”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畜牧水产所副所长张克磊说。
优化早虾集中批量上市时间、提高大虾占比,是未来川南早虾的两大主攻方向。“养大虾效益更好,每斤动辄能卖到七八十元甚至上百元,抓好规格早苗繁育与早虾饲养管理是早虾养殖的关键。”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畜牧水产所所长周力表示。
四川省水产局一级调研员、“川南早虾”概念提出者曾开虎对当天的测产结果给予了高度评价。他介绍,四川开春早、入冬晚,发展小龙虾产业气候优势明显,特别是川南地区发展早冬虾养殖,对稳粮增收效益显著。“随着川南早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、效益显现,需要更高水平的科技支撑,未来的重点是抓好苗种繁育,带动农户养大虾、早虾,同时推动产、学、研融合发展。”曾开虎说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