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承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建设维护单位:四川安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规划设计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:0831-6257217
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蜀ICP备14004109号网监备案号:51150002000721技术支持:安古信息
春意盎然,宜宾大地一片生机勃勃。随着气温回升,宜宾市的花生播种工作已全面展开。作为全市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,宜宾市农科院在推动花生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,为今年的花生播种注入了科技动力。
近年来,宜宾市花生种植面积稳步增长,2024年为43.9万亩,2025年进一步增加至44.2万亩。这一成绩的背后,离不开宜宾市农科院的辛勤付出和科技支撑。农科院以“科技赋能农业”为宗旨,致力于花生新品种选育、种植技术推广和产业模式创新,为宜宾花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一、科技赋能,提供种源服务保障。
种子是农业的“芯片”。新品种培育是花生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关键。我院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,已征集花生种质资源材料380份,花生育种F0-F7代后代材料740份,育成综合表现好的“宜花优”花生新品系47个,综合表现突出的“宜花优”花生新品系17个,其中3个“宜花优”花生新品系参加了“2024西南联合育种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”和“2024年四川省花生新品种多点试验”,为宜宾自主选育花生新品种“零突破”绘就了希望蓝图。
二、研究推广农机机具,提升生产效率。
为解决传统种植模式效率低下的问题,积极推广花生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,已联合引进、研发、推广适宜本地地形的手扶式旋耕起垄机、花生播种机、花生摘果机、植保无人机、花生联合收获机等农机具6台(套),为推动全市花生机械化种植水平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动力。
三、创新种植模式,助力农民实现“一地双收”。
积极探索“花生—秋马铃薯轮作”模式,利用花生收获后的空闲土地种植秋马铃薯,实现了“一地两用、一年两熟”;研究“玉米-花生带状复合种植”等模式,实现行株距与生长空间优化配置,减少共生矛盾,提高水肥利用率和光合效率,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。
四、全方位服务指导,确保技术入户到位。
为确保花生种植技术落地生根,我院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。通过举办“科技下乡”活动,农科院专家为农民讲解新品种特性、种植要点和病虫害防治知识,累计培训农民超过1万人次。此外,还建立了线上服务平台,实时解答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确保技术指导无死角。
随着全国花生种植面积的持续增长,花生产业的市场前景广阔。宜宾市农科院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,优化品种选育,推广先进种植技术,推动花生产业向规模化、机械化、科技化方向发展。未来,让“小花生”成为农民增收的“大产业”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,为宜人宜宾的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农科力量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