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承办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建设维护单位:四川安古信息技术有限公司
规划设计: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联系电话:0831-6257217
宜宾市农业科学院 版权所有蜀ICP备14004109号网监备案号:51150002000721技术支持:安古信息
宜宾市是四川省的水稻主产区,常年水稻种植面积230万亩以上。由于比较效益低等原因,大量冬水田被闲置,造成资源的浪费。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好“冬闲田”,提高资源利用率,对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。羊肚菌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,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宜宾地处川南,气候具有冬暖春早的特点,适合栽培羊肚菌。宜宾地区羊肚菌的生产时间一般为11月至次年3月底,与水稻的茬口不冲突,能够无缝衔接互不影响。因此,利用“水稻-羊肚菌”轮作模式,既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,又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自2019年以来,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综合调研宜宾当地水稻、羊肚菌的种植模式,结合两种作物的生长特点,从羊肚菌菌种培育、水稻生产管理、羊肚菌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,实现了“水稻-羊肚菌”周年水旱轮作。经研究表明,“水稻-羊肚菌”轮作模式可以提高水稻产量10%~30%。种植水稻时的水淹处理可以减少土壤中约37%的细菌,为后续羊肚菌的生长创造更健康的土壤环境。
经过多年摸索,市农科院总结出一套适合宜宾地区的“水稻-羊肚菌”轮作技术规程,并在全市范围内示范推广“水稻-羊肚菌”轮作模式500余亩,积极为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2024年,经专家对“水稻-羊肚菌”轮作模式栽培的羊肚菌进行随机采样和测定,平均折合产量为371 kg/亩。按照市场价格80元/kg(鲜菇)计算,每亩综合投入成本在1万元左右,种植户每亩净收益约2万元。
宜宾市农业科学院蚕桑和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王一表示,“水稻-羊肚菌”周年水旱轮作模式,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交替种植水稻和羊肚菌,提高土地利用率,增加种粮综合经济效益,实现“一田双收”。相较于旱地轮作,水旱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的病虫害,减轻羊肚菌的连作障碍,实现周年化生产,从而减少设备搬迁和生产投入,实现降本增效。“水稻-羊肚菌”周年水旱轮作模式是“冬闲田”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,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,完善技术服务体系,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。
(撰稿:刘筱雪;审核:王一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